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健康 > 正文

压力大会血压升高吗

2022-05-11 16:00:28健康

简介压力大会血压升高吗前言:如何为精神压力大的当代年轻人减压?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。除了政府和相关组织的科普,更重要的是身边人的关心,

压力大会血压升高吗

前言:如何为精神压力大的当代年轻人减压?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。除了政府和相关组织的科普,更重要的是身边人的关心,大家要互相鼓励,让心理低落的人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,只要一个人还热爱着周围的事物,那他就一定会有坚持下去的勇气。

压力大会血压升高吗

1、压力大会导致血压升高吗

当人感受到压力时,交感神经受到刺激,会导致心跳加速、血管收缩、血压上升,但这只是短暂现象,一段时间过后就会趋于平静。至于压力和长期性的高血压是否有关联性,任待科学验证。

当人受到压力时,有些人会胃寒或冷汗直流、心脏噗通噗通地跳、手脚发抖等。这些都是因为交感神经受到刺激,分泌儿茶酚胺激素,导致心脏搏动加速、血管收缩、血压上升。

2、哪些人群容易血压高

2.1、嗜好吸烟的居多

吸咽是高血压、冠心病最显着的危险因素。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心率增快,血压增高。精神紧张和A型性格吸烟者,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-4倍。

压力大会血压升高吗

2.2、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的居多

脾气暴躁,办事总爱瞻前顾后、反复思虑又难以下定决心以及过于焦虑、从事脑力劳动和精神高度紧张的人,容易罹患高血压。此类人群如患高血压,药物治疗疗效往往欠佳。

2.3、饮食喜盐过咸的居多

北方人易患高血压,其原因之一,与饮食过咸有关。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,吃得过咸会导致机体钠盐过多,血管阻力增加,心血管负担加大,促使血压升高。

2.4、长期过量饮酒的居多

近年来证实,长期大量饮酒,尤其贪杯易醉者,常常合并高血压、肥胖、高血脂和高血糖。

2.5、超重和肥胖的居多

肥胖不但可以引起高血压,而且也易导致冠心病、胆囊炎、关节炎等诸多全身性疾病。肥胖者多数嗜睡、胃口好,易形成恶性循环。减轻体重的有效方法是有规律地参加运动,适当控制饮食。

3、什么情况下血压容易升高

3.1、情绪激动时

情绪变化是引导血压突然升高的最常见原因。人们都知道,生气、着急、惊恐可使血压突然升高,但往往忽视过分高兴也同样会使血压突然升高。心理医学研究表明,生活中的“坏事”和“好事”都会引起情绪激动,导致血压升高。因此,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避免生气、着急,也要防止“乐极生悲”。

压力大会血压升高吗

3.2、屏气排便时

下蹲大便时,由于体位改变和用力,腹压增高,外周血管阻力增加,因之血压随之上升。如遇大便干燥,患者屏气排便时,全身肌肉收缩,血管也收缩,胸腔和腹腔压力增大,致使较多的血液充盈颅内血管。

3.3、气温骤变时

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,而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明显降低。当遇到寒冷刺激时,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多,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。然而,肾上腺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,从而引起血压明显上升。医学研究表明,每当寒潮过境之时,便是脑溢血多发之日。因此,冬春季节,高血压患者尤应做好避寒保暖工作。

血压升高的发病原因是什么

1、年龄

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,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。

2、食盐

摄入食盐多者,高血压发病率高,有认为食盐<2g/日,几乎不发生高血压;3-4g/日,高血压发病率3%,4-15g/日,发病率33.15%,>20g/日发病率30%。

3、体重

肥胖者发病率高。

4、遗传

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。

5、环境与职业

有噪音的工作环境,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,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。

怎样预防血压升高

1、控制食盐

食盐量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正相关。卫生组织推荐居民平均每日食盐量≤6克,包括调味品中盐的含量。这是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方式之一。

2、控制体重

超重或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,特别是向心性肥胖(腰臀围比,男性≥0.85,女性≥0.80)。

3、戒烟戒酒

吸烟与长期过量饮酒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。这也是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之一。

压力大会血压升高吗

4、愉快的心情

高血压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快乐心境是控制血压上升的重要措施,保持愉悦的心情控制交感神经兴奋,能促进血压的下降。

5、适量运动

高血压的预防还需适量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机体耐受性,同时能提高心血管弹性,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老化及动脉粥样硬化,有效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。

注意:心理疾病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一种人体隐疾,因为很多人都没注意到。但是。如果出现了一定要重视起来。现在越来越多的抑郁者患者,主要还是因为国内对于这种疾病的宣传和科普不够,相对应的治疗团队和资源不足,让患者无处寻医,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,最后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。如果可以的话,我们希望从此刻开始,大家都要多关心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,心理和身体都健康才是真的健康。